中共西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
关于巡察整改情况的通报
(社会公开稿)
根据市委巡察工作统一部署,2024年7月至9月,市委第一巡察组对西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进行了巡察,2024年9月24日巡察组向西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反馈了巡察意见,按照党务公开原则和巡察工作有关要求,现将巡察整改情况予以公布。
一、党组及主要负责人组织落实整改情况
局党组坚持把巡察反馈整改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始终站在讲政治、讲大局、讲党性的高度,深刻认识整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强化领导、落实责任,上下联动、建章立制,切实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部署和市政府分管领导要求上来,坚持立行立改、边整边改,以高度的思想自觉正视问题,以强烈的紧迫意识改正问题,切实做好整改工作。
(一)统一思想认识,加强组织保障。局党组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巡视巡察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把巡察整改工作作为当前首要政治任务和“头等大事”来抓,紧紧围绕巡察反馈意见和市委巡察有关要求进行了专题学习讨论,并就做好巡察整改工作进行了研究部署,对巡察组反馈意见指出的问题和提出的整改要求,党组深入反思检查,以坚决的态度、有效的办法、果断的措施,不折不扣抓紧抓实,从严从细从实推动巡察反馈问题整改落实到位。
(二)坚持问题导向,层层压实责任。局党组切实承担起巡察整改主体责任,层层压实整改责任,全面推动巡察反馈问题整改落实。党组书记认真履行巡察整改第一责任人职责,召开党组会专题研究落实巡察整改工作,每月听取整改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密切跟进整改进展。制定印发《中共西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市委巡察反馈意见的整改落实方案》,成立整改工作领导小组,逐条逐项研究整改措施,形成整改台账,明确责任领导、责任科室、具体责任人和完成时限,班子成员按照职责分工,直面问题、主动认领、主动承担,不遮蔽、不推诿,认真进行剖析自查,对照反馈问题全面对标补短,采取有力措施,确保问题高质量整改落实。
(三)注重标本兼治,建立长效机制。党组对巡察反馈的问题,坚持即知即改、立行立改、全面整改,严格按照整改方案抓好各项任务落实。同时以巡察整改工作为契机,把整改工作尽快见效与建立长效机制有机结合,修订完善工作机制,做到既治标又治本,从源头上封堵制度漏洞,确保整改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二、巡察反馈问题整改情况
截至目前,巡察反馈的7个方面20个问题,已完成整改18个,取得阶段性进展2个。
(一)巡视(察)、审计整改中存在的问题
巡察时尚未完成整改省委巡视组延伸检查指出的3个问题、审计反馈的4项问题,截至目前已完成整改6项,剩余1项列为长期整改问题,拟于2026年12月底前完成整改。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时间还不扎实的问题
针对“政治理论学习有差距”。一是制定印发《西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贯彻执行“第一议题”的实施方案》。会前明确“第一议题”学习内容、会中安排主要负责人或领导班子成员进行导学、会后对“第一议题”议定事项或形成的决议及时明确分管领导,指定部门或专人负责、跟踪督办,形成高质量工作闭环,切实落实“第一议题”制度。自2024年7月问题反馈以来,局党组召开党组会16次,均落实“第一议题”制度;组织中心组学习6次,开展交流研讨6次。二是丰富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形式,紧扣政治理论、业务实际和岗位需求,让年轻干部担任主讲人,进一步创新开展“我的业务我来讲”赋能讲学活动;运用研讨式、案例式、情景式、体验式等教学方法,常态化推进“市监业务大讲堂”;紧扣市场监管行政处罚案件普通程序实务及行政执法文书制作等基础技能,针对新入职人员开展订单式执法培训,全力引导党员、干部及时跟进学理论、规范监管强本领。2024年共举办各类干部业务能力提升培训11期,开展观摩教学、模拟实操等3场次,培训全市市场监管系统干部职工500余人次。三是坚持线下与线上学习相结合,不断拓展“线上”学习渠道,组织党员、干部充分利用“学习强国”、“青海网络干部学院”“信仰的力量”等权威媒体平台开展学习,利用网站、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等定期推送上级会议、最新理论和市场监管业务知识,引导党员干部深入自学并推进持续学、反复学,积极营造“比学赶超”、你争我赶浓厚氛围。
针对“创新市场监管模式质效不高”。一是更新、完善网络经营主体数据库,目前平台已累计归集西宁市登记在册的市场主体28.6万余户,归集各类涉企信息共计507万余条。积极与青海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西宁市大数据服务管理局沟通协调,向省局申请市场监管领域政务数据161项,获批共享61项,实时同步12项;不断完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检查对象名录库、执法检查人员库,已完成分级分类分领域建立检查对象名录库792个,分类标注入库执法检查人员4461名。二是制定印发《网络交易日常监管和专项监测工作制度》,新增殡葬服务关键词库,通过青海网络交易智慧监管平台开展监测,运用“人工+技术”监测方式,强化网络交易行为监管。三是持续推进“互联网+明厨亮灶”工程,对校园“互联网+明厨亮灶”监管平台接入设备进行了全面梳理,对因为线路故障、设备损耗等原因导致下线的监控点位进行了恢复,目前全市大中小学、托幼机构食堂摄像头2119个,实现了全覆盖,其中湟中区252个、湟源县56个。
针对“服务‘四地’建设成效不明显”。一是积极推动我市农产品地理标志转化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向省局申报湟中燕麦、大通蚕豆、湟源胡萝卜等9件地理标志转化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申报新增圣源地毯集团有限公司(藏毯)和青海湟源馨源醋业有限公司(湟源陈醋)2家企业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用标企业,现有用标西宁市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企业6家。二是邀请中国检验认证集团青海有限公司专家组织10家企业开展了“有机认证专题培训”,组织23家企业开展以“强化品牌建设 助力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马德里商标注册培训班,进一步提升企业有机产品认证意识和商标品牌意识。西宁市目前共有26家有机产品获证企业,其中2024年增加2家。三是联合农业农村局、汇丰公司,组织特色农产品企业在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生物科技产业园区举办了的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暨“河湟田源”区域公用品牌进港产品对接会,“河湟田源”授权企业和西宁市农特优质企业300余种特色产品(其中绿色有机认证产品80余种)与香港企业见面,推动在香港尖沙咀地区投资建设青海·西宁城市生活馆,分为“河湟田源”农产品展示区和“一对一”商务洽谈区两部分展示西宁各类特色产品。四是建议大通、湟源、湟中地方志办公室在编修地方志过程中,对当地有一定声誉和历史传承的农畜产品、农副产品等内容(地名+品名)进行补充。
(三)履行市场综合监管职能存在差距的问题
针对“食品药品质量检测能力不足”。一是提升快检能力。新购置便携式荧光定量分析仪,用于牛肉干类产品的快速鉴别,中心食品安全快速检测项目达84项。二是开展面膜类、染发类化妆品检验项目扩项预实验33批/次,食用农产品扩项预实验45批/次,完成了扩项前的准备工作并提交扩项申请,涉及化妆品检测项目11项,食品检测项目18项,2025年可开展部分化妆品及所有品类食用农产品的检测工作,预计食品年检验量将达到2000批/次以上。三是积极向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申请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改造升级项目,初期申报建设资金6000余万元,项目预计将于2025-2027年分三年执行,项目落地后将极大改善检测中心各项检测能力。
针对“特种设备存在安全隐患”。一是向西宁市市政工程管理处发送工作提醒函,目前,文汇路地下通道、长江路地下通道、农贸桥等4处电梯玻璃破损、瓷砖掉落、基座破损问题均已维修或更换,完成整改。二是持续开展“清网除患”行动,协调检验机构,督促县区局依托青海省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系统逐台清理超期未检特种设备。目前,已完成检验691台,剩余465台正在检验或等待检验报告,西宁市特种设备检验率达到99.18%,远超省局规定指标。
针对“价格监管履职不到位”。一是市区局联动对居民住宅小区转供电环节小幅度加价收费行为进行核查、整改规范。同时,通过督导复查、“回头看”等方式,持续压实主体责任和属地监管责任,确保问题解决全面彻底到位,不反弹、不回潮。二是针对价格标识不全、公示位置不显著等问题开展开展明码标价规范整治行动,集中对特色街区、农贸市场、公共停车等重点部位价格公示情况进行覆盖检查,累计检查经营主体11833家次,制发商品标价签2万张,纠治明码标价不规范问题286条,行政约谈3次,立案调查8起。三是对电子计价秤、加油机、电动汽车充电桩等强制检定计量器具备案登记,协调计量检定机构对备案登记且申请检定的计量器具及时检定,检定率100%。开展加油机、加气机、出租车计价器、医疗机构计量器具等专项监督检查,确保民生计量器具检定率、合格率。四是深化电子计价秤市场秩序综合整治,检查电子秤12446台次,查处不合格电子计价秤104台,查处计量违法案件24起,签定诚信计量自我承诺书1178家。五是开展新修订的《集贸市场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宣贯、培训活动,培训市场主办方负责人46人,全市各集贸市场均配备了符合要求的公平秤。
(四)作风建设还有差距的问题
针对“作风转变仍有不足”。一是一体推进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行风建设攻坚行动。制定印发《西宁市市场监督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12345办理答复工作的通知》,在要求各承办科室切实规范和提升办件质量的同时,认真落实12345办件满意度回访制度,确保群众满意度持续提升。二是结合市场监管系统行风建设2024“深化拓展”年行动,通过门户网站发布,并在集贸市场、办事大厅、服务窗口广泛张贴通告面向全社会征集作风行风问题线索,督办整改反映基层局、所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办事效率等方面问题6件,协调解决群众诉求13件。三是召开行风工作推进会3次,通过通报市场监管系统行风问题典型案例、开展业务培训等方式,推动基层监管窗口服务单位转变作风,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
针对“落实营商环境服务措施还有差距”。一是督促指导全市各级登记机关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青海省提升市场主体登记注册便利化水平三十条措施》等法规政策,以青海政务服务网为入口,依托青海省经营主体登记全程电子化平台,推进线上“一网通办”,全面落实市场主体开办、信息变更、注销、迁移“一件事”高效办成。二是指导县区局设立“高效办成一件事服务专窗”,开展一次叫号、一窗受理、一站式服务,一次性告知的套餐式集成服务模式,提高审批效率,强化服务效能,实现企业新设立时限控制在0.5个工作日以内,个体工商户新设立实现即来即办。三是及时传达总局挂牌督办市场监管系统办证难等典型问题通知要求,举一反三,对县区局、办事大厅明察暗访,广泛听取办事群众和经营主体对市场监管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办事效率的意见建议,对县区局审批服务窗口分管领导和工作人员开展集体谈话提醒,强调提高审批服务透明度、便利度,提升服务质量工作要求。
(五)行政执法存在薄弱环节的问题
针对“办案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一是针对不合格案卷中的适用法律法规规章错误、立案期限超过法定期限等问题,邀请法律专家进行执法人员培训,对不合格案卷进行深层次原因剖析,针对性进行补课,补齐短板弱项。二是在全市市场监管领域全面推行《甘肃青海两省市场监管管理行政处罚文书》,案源登记、立案审批实行统一领号、统一管理,严格规范调查取证、告知听证、处罚执行等工作程序和时限要求,确保程序合法、处置合规。三是举一反三,对全市系统行政处罚案件进行评查,抽查案卷55卷,就发现的问题下发专题评查通报,详细指出了案件查办存在的问题弱项,提出了整改要求,全面提升执法案卷质量。
针对“行政执法‘三项制度’不落实。”一是制发《西宁市市场监管局执法记录仪使用管理规定》,对执法记录仪使用、存储、管理等进行规范。二是深入开展全市市场监管领域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建立9个方面27项指标76条评价细则,对照细则自查自纠,完善“三项制度”制度规则,并发文对全市市场监管领域落实好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提出具体要求。三是以“业务大融合”为抓手,编印行政执法流程指南,强化学习培训,邀请执法专家、专职律师对全市系统执法人员就规范有效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进行专题培训,开展相关培训13次。四是对案件办理中“三项制度”落实情况进行审核把关,开展专项检查,查找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的问题短板,督促整改落实。建立健全结案回访机制,对办结的行政处罚案件以电话回访方式进行跟踪回访,掌握执法人员在执法检查中“三项制度”执行情况,倒逼责任落实。
针对“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存在短板”。一是加大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2024年西宁市中级人民法院,城东区人民法院共受理知识产权案件143件,审结115件,其中民事案件105件,刑事案件10件。二是加强案件办理数质。聚焦易出现假冒专利关键场所和环节,联合县区市场监管局,加大专利执法检查频次,提高办案效率,查处假冒专利案件2件,实现专利案件破零。三是强化执法人员培训。针对涉外知识产权保护不易等问题,联合西宁市综合保税区举办了涉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和典型案例分享培训班,有效提升执法人员发现办理案件的能力。
(六)指导基层党建有不足的问题
针对“推进综合行业党委建设滞后”。一是党组专题听取综合行业党委工作进展情况汇报,研究推动工作,确定汇鑫市场党支部为行业党委书记基层党建工作联系点。二是在前期对全市“小个专”党组织排查摸底的基础上,10月份组织县区局对全市网约配送员行业进行了攻坚排查,制作了《西宁市市场监管系统“小个专”党建工作统计台账》《外卖配送行业合作企业基本信息统计表》,建立动态管理台账,及时更新数据。做到市场监管领域“两新”党组、党员底数清、情况明。三是调整完善行业党委组织机构。增补明确1名分管局长任行业党委书记,根据工作实际,对行业党委委员进行调整。
针对“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有欠缺”。一是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采取定期检查、不定期抽查和现场指导的方式,防止“三会一课”走过场、记录不实等问题。强化党务工作者业务知识学习,为党务工作者购置配备《基层党务工作手册》等工具书,围绕支部换届、“三会一课”制度规范、发展党员流程等实操知识,开展党务工作专题培训1期。二是认真落实基层党建“六个一”工作方法,规范开展组织生活会和党建工作述职评议,积极开展“四强党支部”、模范机关创建工作,全覆盖调阅各党支部及党小组记录,并开展现场互查交流。
针对“推动社会组织改革不到位”。一是积极筹备个体劳动者协会会长补选工作,同时向省局、市委编办沟通汇报,寻求解决个私协会办事机构等问题。二是西宁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于2024年8月1日印发通知设立西宁市消费者协会秘书处,明确为西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管理的正科级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核定了编制和领导职数。目前,正在筹备会长和秘书长选举大会。此项问题拟于2026年5月底前完成整改。
针对“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不到位”。一是制定《2024年度宣传思想和意识形态工作要点及责任分工》《2024年度意识形态领域风险防控方案》《意识形态领域风险点清单》及《工作责任清单》。二是明确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将意识形态工作作为重要政治任务,纳入党组、中心组学习内容。三是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局领导与分管领导,分管领导与各科室负责人层层签订目标考核责任书,切实抓好意识形态工作。每季度定期听取市场监管领域意识形态分析研判汇报。
(七)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落实不到位的问题
针对“‘一岗双责’履行不到位”。一是党组班子成员结合职责分工,认真履行“一岗双责”,每半年主动向党组书记汇报分管领域开展党建、党风廉政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情况,对分管领域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进行安排和督促检查,确保工作落实、责任到位,每月例会听取分管领域党风廉政建设相关工作情况。二是补齐党风廉政目标责任书,班子成员加强对分管科室负责人和要害岗位人员的督促和提醒,对重点岗位人员进行谈话提醒,经常性开展思想教育、谈心谈话,及时了解分管领域党风廉政建设、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依法行政等情况,督促落实好各项工作任务、转变工作作风。
针对“廉政风险防控措施欠缺”。一是党组制定印发《进一步压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的若干措施》,细化明确党组、班子成员、机关纪委、各科室、各党支部各层级从严治党责任。切实加强对各层级“一把手”、科室负责人、年轻干部的日常监督管理,紧盯监管执法重点岗位,紧盯案件处罚、招标采购等重点环节,严密防范违规、违纪、违法问题。二是加强廉政教育,勤督促、常提醒,通过召开节前廉政提醒会、集体廉政谈话等方式,及时传达学习市纪委监委相关文件精神,提醒广大干部职工严守廉政纪律。三是开展警示教育,整理编印《党的十八大以来西宁市市场监管局干部违纪违法典型案例汇编》,召开警示教育大会,通报违纪违法典型案例,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筑牢市场监管队伍拒腐防变防线和廉洁从政底线。
针对“监督执纪作用未发挥”。一是强化机关纪委监督职责,梳理重点岗位廉政风险点及防控措施,每月制定监督计划,完善监督检查记录台账,推动谈心谈话、警示教育、提醒约谈常态化,强化日常监督管理。二是推动纪检干部能力提升,组织纪检干部参加纪检监察业务学习2次,1名纪检干部参加市纪委监委第7期“以案代训”轮训。三是增强纪检工作力量,按期完成机关纪委换届选举,设立纪委委员5名,较上届纪委增加2名。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局党组将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要求,进一步增强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自觉,持续深入地做好巡察反馈意见整改工作,放大巡察工作效应,切实将巡察成果转化为推动市场监督管理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一)持之以恒促整改。坚持目标不变、标准不降、措施不软、力度不减,不放过任何一个问题、不忽视任何一个环节、不留下任何一个尾巴,确保巡察反馈的问题,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对正在推进解决的问题紧抓不放,加快工作进度,争取各方支持,持续抓好整改落实。对已经建立的各项制度,加强学习,抓好执行落实,确保发挥作用。对党风廉政建设、严明党的政治纪律等重点领域、重要环节,加大制度建设力度,完善制度体系,形成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的长效机制。
(二)坚持不懈强担当。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和省市若干措施,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市委决策部署在市场监管系统得到不折不扣贯彻执行。切实履行“一把手”第一责任人责任、分管领导“一岗双责”,不断强化责任担当,层层传导工作压力,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推动形成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的工作氛围。
(三)坚定不移保长效。把抓好巡察整改作为推动市场监管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契机,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委重大决策部署,紧紧围绕服务产业“四地”建设和“一个创新基地、三个中心城市”,以走在前作表率的奋进姿态,全力以赴推动各项任务落地见效。坚持以防范“四大安全”风险为重点,源头控制、全程监管,进一步筑牢市场监管安全防线;坚持以“两个强市”战略为引擎,提质强企、创新赋能,进一步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坚持以强化行政执法为手段,监检结合、教罚并举,进一步规范市场经营秩序;坚持以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为引领,培根铸魂、担当作为,进一步提升市场监管履职能力,为在现代化新青海建设上走在前作表率贡献市场监管力量。
欢迎广大干部群众对巡察整改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如有意见建议,请及时向我们反映。联系方式:电话6110129;邮政信箱西宁市城西区海晏路88号西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机关纪委;电子邮箱xnsjgjjgdw@163.com。
中共西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
2025年2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