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海西州聚焦高质量发展目标,全力以赴稳就业、强保障、聚人才、促和谐,人社各项事业年度目标均提前超额完成,为全州经济回升向好和民生保障交出了一份温暖而厚重的民生答卷。
一、突出“实”字促就业,就业形势稳定向好。一是聚焦高质量充分就业新定位、新使命,以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利用为主题主线,深入实施智慧信息赋能、就业服务增效、职业技能提升、社会保障提质“四大工程”,持续开展人事人才提标、劳动关系提力、人社服务提效、推动机制提优“四大行动”,着力在稳存量、扩容量、提质量上下功夫,全力打造“就在海西”工作品牌,努力为全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撑。各项年度就业目标均提前超额完成,其中全州城镇新增就业12936人,完成目标任务1.25万人的103.49%;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82088人次,完成目标任务8万人次的102.61%;城镇登记失业率1.86%,控制在省定目标3.5%以内;2024届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登记1497人,就业1343人,帮扶就业率89.71%,就业工作实现“质量、数量”双提升,持续走在全省前列。二是按照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要求,突出劳务输出、就近就业、技能培训、品牌带动、服务保障五项重点,扎实推进稳岗就业各项工作。截至目前,脱贫人口就业2306人,易地搬迁人口就业657人,为119名脱贫人口发放一次性交通补助11.9万元。2024届56名“雨露计划”毕业生就业43人,继续教育12人,就业(升学)率98.21%。为全州3678人困难人员代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70.7万元,代缴率100%。三是强力推动“柴达木枸杞采摘”劳务品牌提档升级,促进枸杞产业和劳务产业双促进、双提升,全年用工规模达6.82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5.46亿元,为全州乃至全省农牧民群众就业增收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突出“全”字强社保,社会保障“安全网”日益精密。一是围绕覆盖全民、人人享有的目标,着力在促改革、推扩面、优服务上下功夫,为全州各族群众提供更加充分、更加可靠、更加公平的社会保障。全州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79004人、127845人、76957人。二是提高全州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月人均增加148.8元。全面完成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中央财政基础养老金提标工作,在原来基础上每人每月增加20元,平均达到305元,高于全省平均水平95元。三是启动“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33项社会保险公共服务事项“跨省通办”,53项社会保险业务“提速办”“简单办”。延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工伤保险费率为全州参保单位减负1.7亿元,发放稳岗返还资金2371.82万元,发放一次性扩岗补助21.3万元。
三、突出“活”字聚人才,人才人事管理服务持续优化。一是围绕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建设产业“四地”、发展绿色算力产业等工作,着力在提技能、畅渠道、促成长上下功夫,持续加强高技能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两支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举办技能大赛、创业大赛5场次、设立“金蓝领”企业技能人才工作室8家,推荐申报专家服务基层工作项目9个、专家服务基地5个。面向脱贫劳动力开设花卉园艺、家政服务等实用技能培训160人次,培训就业率达81%。采用“定向式”“订单式”方式,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1129人次,发放专账资金462.16万元。二是完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与使用、晋升相衔接的激励机制,全州继续教育备案人数7965人次。三是深化“互联网+人事人才”工作,畅通企业专业技术人才职称申报渠道,首次组织开展工程系列(综合类)副高级职称评审工作,227名工程专业技术人员获得职称晋升。
四、突出“治”字抓维权,劳动关系和谐稳定。一是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作为社会治理体系的一项重点工作,着力在抓前端、治未病、防风险上下功夫,强化源头治理、依法治理、系统治理,全州劳动关系总体和谐稳定。二是强化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全州23家快递网点294名快递小哥参加工伤保险。三是健全“五项机制”,压实“四方责任”,出台《海西州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考核办法》,常态化开展根治欠薪专项行动,共立案及协调解决欠薪案件375件,涉及人数4229人、金额6391.57万元,劳动保障举报投诉案件结案率和农民工工资举报投诉案件结案率始终保持在97%和98%以上。四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依托“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深入推行“劳动维权+就业帮扶”服务模式,实现农民工工资争议案件快立、快调、快审、快结。全州共受理各类劳动人事争议案件510件,涉及人数575人,结案金额2411.77万元,调解结案率71.58%,当期结案率100%。